及时解决胶质层测定仪故障问题是保障分析准确性的关键
更新时间:2025-11-24 点击次数:34次
胶质层测定仪作为烟煤结焦性能评价的核心设备,其测试结果(Y值、X值)直接影响配煤方案与焦炭质量。然而,在实际操作中,可能会因设备状态、操作细节或环境因素导致升温异常、探针卡滞、数据漂移或重复性差等问题,造成检测结果失真。及时识别并科学处置
胶质层测定仪出现的问题,是保障煤质分析准确性的关键。

问题一:升温速率不达标或温度波动大
原因:热电偶老化、加热元件功率衰减、PID参数失配或炉膛积碳。
对策:
用标准铂电阻温度计校验炉温,确认热电偶是否漂移(建议每6个月校准一次);
检查硅碳棒是否有断裂或发白老化,必要时更换;
清理炉膛内焦油残留和煤灰沉积,避免隔热影响热传导;
重新整定PID参数,确保在250℃、500℃等关键点升温平稳。
问题二:探针无法下探或位移数据异常
原因:探针弯曲、导轨积灰、位移传感器故障或煤样装填过紧。
对策:
停机冷却后手动检查探针是否变形,校直或更换;
用无水乙醇清洁探针导轨与滑槽,去除焦油粘附;
执行空载位移测试,验证传感器零点与线性度;
严格按照国标要求制样:煤样粒度≤1.5mm,分三层均匀捣实(每层60次),避免过度压实阻碍探针穿透胶质体。
问题三:Y值重复性差或批次间偏差大
原因:煤样代表性不足、保护气流量不稳、升温起始点不一致。
对策:
确保煤样充分混合、缩分规范,避免局部氧化或水分不均;
检查氮气/二氧化碳流量计,维持稳定气流(通常50–100mL/min),防止空气渗入;
每次试验从室温开始计时升温,避免“热炉启动”;
使用同一批次坩埚,避免材质差异影响热传导。
问题四:炉膛冒烟或焦油倒流
原因:排气不畅、抽气泵失效或导气管冷凝堵塞。
对策:
检查排气管路是否弯折,清理U型冷凝管中的焦油积液;
确保抽气泵正常工作,必要时加装焦油过滤器;
试验结束后继续通保护气至炉温降至100℃以下,防止空气进入引燃煤样残渣。